凯时人生就是搏(中国)官方网站尊龙凯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返回上一级

“双品双效”结硕果 集团再获中国出版政府奖10项殊荣(4/6)

时间:2021-08-13 作者:尊龙凯时 来源:本站

山东美术出版社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提名奖

《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作品》

主编:许江、杭间

副主编:吴光荣

装帧设计:韩湛宁、亚洲铜设计顾问

《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作品》一书收录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2019年度同名展览的提名作品。本次展览是对中国当代手工艺创作现状进行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由许江、杭间担任展览总策划,杭间、吴光荣、王克震分别策展"遗所思--传统的精致与典雅""忽如寄--回到纯艺术的"工艺""道无因--工艺当随"当代"三个单元。

收录获奖作品涵盖陶瓷、雕刻、织绣、金工、首饰、漆艺、木作、印染、竹艺、玻璃、剪纸、绘画等十余个具有代表性的工艺门类,涉及浙江、北京、江苏、福建、上海等19个省份地区,是一次对中国手工艺创作者和作品风格、工艺材料发展现状的全面审阅。140余名各行业的手工艺术家获提名,针对他们创作中独特的工艺或材料方面的突破以及个人风格的建立等,分别撰写了140余份提名辞,以点成面,形成了对当代工艺发展的学术判断。本书全面、深入、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手工艺发展的现状,并作出了客观地分析,对当代手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具有很好的档案和文献价值。

图书全部采用高清图片,展示精致细节,设计匠心独运,兼具传统美和现代感,装帧用料考究,无论是视觉还是手感,皆让人感到富有质感与层次,图书本身即为艺术品。

设计解读

《三重阶——当代中国手工艺学术提名展》被誉为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一,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学术成果的出版物。该书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本书为“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的展览出版物。此次学术提名展是对中国当代手工艺创作现状的一次深入梳理。展览的主标题“三重阶”和三个板块的标题“遗所思”“忽如寄”“道无因”均出自《古诗十九首》,表示展览的内容不止于对当代手工艺现状及未来发展等问题的讨论,而且包含对手工艺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甚至不断循环往复的深层意义的探讨。本书的设计思路即紧扣展览主题,分为“遗所思”“忽如寄”“道无因”三部分,展示百余位当代手工艺家的300余件作品。设计既要传递“三重阶”的寓意与境界,又要呈现手工艺的“当代”与“超越性”,还要表达展览英文标题“Three Paths”所隐含的“三条道路”的意义,这些共同成为本书装帧设计的核心思想。在图书的函套上,中英文字体的设计,传神地表达了书名所蕴含的精神,而象征展览三个部分的三个图形设计,成为兼具传统与当代观念的视觉核心要素。函套上的三种主色也作为三大板块的色彩系统,与内页中三个章节的用色遥相呼应。用黑色纸做图书的内封面,与图书内页丰富的纸材变化和斑斓色彩形成强对比。稳重、质朴的黑色封面上运用了凹凸、烫印等多种工艺,内敛而耐人寻味,同时体现了“手工艺”之美,呼应图书主题。内页将展览以及函套上的三种主色进行延续,三色交替融合三个主视觉图形,设计出各种细节元素,贯穿全书,不动声色地将所有参展作品有秩序地组织连缀起来。三个颜色分别表述“遗所思”“忽如寄”“道无因”的三个章节。同时,三种不同颜色基调的文字让版面层次变得清晰,繁复的文本与展品图片交错,图像的灵动分布与局部扩张的页面,一张一弛,富有律动感。整体版面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细部处处体现“三重阶”抽象符号的精心安排。书中每件器物的展示都做了用心地编排,局部图体现最具匠心和美感的细节,图书最后做了视觉化的图表索引,阅读后对全书信息一目了然。

编辑手记

2019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的“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开幕。民艺博物馆将此次展览的提名作品结集出版,即成此书。在平日工作中,我们经手的展览画册很多,但《三重阶》绝非一般的展览画册,从外表上看,它是一本内容充实、美轮美奂的手工艺术品图鉴,细细读下去,会发现它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传统手工艺艺术在当下的发展状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超乎想象的手工艺世界,其及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面貌令人赞叹不已。而每一则对作品的解读分析,更让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绝非走马观花看看而已,而是引发读者的思考,更新了读者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更像是对当下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状态及其最好水准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作为国内高级别的工艺美术展览,此次展览的作品涵盖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各个领域,包括竹木、金工、陶瓷、玻璃、染织、刺绣、雕塑等。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展现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较高水平。每一件作品,都附有作者简介、作品信息,以及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的“学术提名词”,文字皆为中英双语。除对中文三审三校之外,又另请英文专业人士对英文部分进行审读。总体上看,这本书给当前的工艺美术从业者、研究者提供了权威而生动的资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大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过程及其成就。

从设计方面看,《三重阶》的书稿一到手就令人惊艳,由著名设计师韩湛宁担纲的装帧设计,无论远观细看都堪称精美准确、恰到好处。图片质量无懈可击,细节还原赏心悦目,这是不必多说的了。令人赞叹的是设计元素与书的内容完美贴合,图书的内容分为“遗所思——传统的精致和典雅”“忽如寄——回到纯艺术的‘工艺’”“道无因——工艺当随‘当代’”三部分,设计师分别采用了三种颜色、三种抽象图形来区分三个篇章,从函套、封面到内文,颜色与图形的元素贯穿始终、遥相呼应,将零散的图片巧妙地连缀起来而且层次分明。图书前部的策展手记,最后部分的图片索引,以及每一页的作者简介、学术提名词和作品信息,所用字体、色彩皆简洁大方、一目了然,富于现代感的装帧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内容达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和谐。

2020年,《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作品》一书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装帧设计提名奖。一本展览画册,从内容到设计都做的如此用心,呈现效果是如此高级、大气、精美,能获此殊荣可以说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孔府珍藏》 总策划:张志华 执行策划:李晋  总主编:孔德平

 

《孔府珍藏》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中的重点图书,同时,此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孔府珍藏》共分三卷,书画、雕版、古籍、档案、拓片、杂项一卷;陶瓷、珐琅、金银器、钱币、铜器一卷;玉器、服饰、锡餐具、印章、家具一卷。三卷书所展现的孔府藏品,仅仅是堪称浩瀚的孔府旧藏文物中的冰山一角,但件件精品,每件藏品都是经过作者、文博专家和编辑的精挑细选,其中大部分珍品从未面世,此书的出版是对孔府文物藏品最全面系统的一次整理出版与研究。

书中八百余幅藏品照片,是经过专业文物摄影师历时两年时间精心拍摄,从而保证了书中的图片每幅都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孔府文物的高贵精致,通过这些图片使自西汉孔子第九代孙孔滕开始的孔府“旧景清晰再现”。文稿的编写历时三年,作者尽力做到文物信息精确,历史背景详实准确,集史料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此书图文结合,设计精美,尽显儒家文化醇厚的韵致。

这是一本书,编辑过程却更像赏玩一轴千年的历史画卷,犹如乘上时光穿梭机,带我遨游于历经千年风雨的孔府。

本书选题缘起于对孔府档案馆近百件文物的复制文保项目。站在众多精美、带着历史包浆的文物面前,仿佛面对的是阿里巴巴山洞里的宝藏,作为出版人,有责任让这些暗含着儒家思想光芒的文物重现光彩!这光彩,分明是儒家文化照耀东亚的文明之光。

书名是个大问题,让人烧脑。起一个既能精准概括书稿精彩内容,又能吸引读者的名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这些承载着孔府千年历史的文物,“宝藏”“珍宝”“遗珍”等显然不能反映出人们对这些文物的主观情感,“珍藏”是个不错的主意,就他了!

 选题顺利通过,组稿是个繁重的工作。孔府档案馆馆藏了七十余万件文物,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宝库里面筛选出最精美的,最能表达出儒家文化内涵的那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过几次编写会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七百余件最为精彩,最有价值的文物作为素材。以这些素材为线索,从儒家文化、历史、人文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些文物背后的出版价值,力求让《孔府珍藏》变成一本研究孔府档案馆(现为孔子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的权威典集。

 如此之大的出版项目,编辑过程中的辛苦自不必说,确定出版时间节点、开编写协调会、催进度,几乎是这两年主要的工作内容。设计、审校、改稿、盯机印刷也嵌入我们编辑团队的生活节奏。有时会为核实一个器物上铭文的具体内容驱车百里去请教相关专家,有时会因为有的图片质量不好而带着大量拍摄设备入馆重新拍摄,所有这些只有一个目的,要把这些“珍藏的文物”最有价值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不枉费他们重新“出世”的那份庄重!两年多的编写工作,让我对孔府档案馆的馆藏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量的文物、档案仿佛对我诉说着千年以来孔府的风雨变迁,以及中国社会在这一千多年里面的沧桑巨变,如果不去近距离接触这些史料,对儒家文化和这段历史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真的很难理解地如此鲜活。我应感谢《孔府珍藏》,感谢她带我在一个不同的时空纬度里遨游。

 书出版了,端详她就像看自己的孩子,又像一位带自己徜徉知识海洋的导师,欣喜而又敬重。也愿这本凝聚着作者、出版社辛勤劳动的书能够带给研究儒家文化的读者一些帮助,同时,编辑过程中难免疏漏,还请海涵。                  (美术社 王立生)

尊龙凯时